300架的“极限数字”证券配资官网,并不意外
不久前,有外媒爆料称歼-20已经突破300架,这个数字让不少军迷兴奋:是不是要无限制加产了?可我想说,别太乐观。300架,几乎就是国产主力战机的“天花板”。
想想看,当年的歼-10、歼-11B、歼-16,哪个不是在300来架左右收尾?原因很现实——一方面,飞机的生产周期一般不会超过十年,超过这个时间,就该有更先进的型号接班了。另一方面,年产三四十架,其实是中国空军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摸索出的最佳平衡点。再高?压力太大。再低?战力不足。
所以,初代歼-20停在300架左右,其实一点都不意外。这就像一个接力赛,跑在前面的,使命就是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个更强的队友。
歼-20A、歼-20S的登场:五代半来了
有人问:那停产之后怎么办?答案早就摆在眼前——歼-20A和歼-20S。
展开剩余68%歼-20A
歼-20A在阅兵时已经亮相,最大的变化就是动力系统和综合性能提升;而歼-20S作为全球首款双座五代机,更是打开了想象空间。双座不仅仅是多了一个驾驶员,更是未来指挥无人僚机、实现“有人+无人”协同作战的关键一步。
简单打个比方:初代歼-20像是功能机,能打电话、能发短信,够用;而歼-20A、歼-20S更像是智能机,能上网、能装应用,还能联动更多设备,战场适应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。
所以,初代歼-20停产,并不是退步,而是升级换代的必然。
对比美国,中国更稳健
再看看美国。F-22早早停产,改造升级困难重重;F-35虽然量大,但问题一堆:从发动机到隐身涂层,再到系统兼容,没少被自己盟友吐槽。相比之下,中国的节奏更稳——先把歼-20打到300架,满足一线战力需求,再逐步过渡到歼-20A和歼-20S,形成代际优势。
更关键的是,中国还有歼-35、甚至歼-36、歼-50在高频试飞。这意味着,我们已经不是“追赶”,而是在一些领域逐渐实现超越。美国的路子有点像“修补+凑合”,而中国是“升级+迭代”,两者的差距会越拉越大。
所以,初代歼-20停产,其实就是一个标志:它完成了历史使命,把中国空军带上了世界巅峰。而接下来的歼-20A、歼-20S,才是打破代差、让美国“眼馋又焦虑”的真正杀手锏。
朋友们,你们觉得,歼-20A和歼-20S会不会像当年的歼-10C那样,用一次实战就彻底“立威”?还是说证券配资官网,它们的震慑力本身,就已经足够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?欢迎留言聊聊。
发布于:重庆市汇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